STM32单片机入门教程:全面解读STM32简介

文章目录

  • 一.简介
  • 二.片上资源(外设)
  • 三.命名规则
  • 四.系统结构
  • 五.引脚定义
  • 六.启动配置
  • 七.最小系统电路
  • 一.简介

  • STM32是ST公司基于ARM Cortex-M内核开发的32位微控制器
  • STM32家族系列

    本次教程使用的是STM32F1系列(主流系列)
  • ARM
    ARM指ARM公司,也指ARM处理器内核

    ARM公司设计ARM内核,半导体厂商设计外围电路并生产芯片(存储器和外设)

    ARM内核有三种子型号:A系列(适用于高端应用领域)
    R系列(面向实时性很高的场景)
    M系列(单片机领域)
  • STM32F103C8T6(我们使用的STM32型号)
    系列:主流系列STM32F1
    内核:ARM Cortex-M3
    主频:72MHz
    RAM:20k(SRAM)
    ROM:64k(Flash)
    供电:2.0~3.6V(标准3.3V) 【不同于之前学习的51单片机(5V)】
  • 二.片上资源(外设)


    NVLC和SysTick都是指内核里面的外设,其他的代表内核外的外设
    【我们这款C8T6的芯片没有后面四个外设】
    芯片所有的外设可以在数据手册中的“器件一览”中查找

    三.命名规则

    四.系统结构


    左上角为内核,ICode和DCode主要连接Flash闪存;
    Flash存储我们编写的程序;
    ICode指令总线用来加载程序指令;
    Dcode数据总线用来加载数据,如常量和调试数据;
    SRAM存储程序运行时的数据;
    AHB系统总线用于挂载主要外设(先进高性能总线)
    APB系统总线用于挂载一般外设(先进外设总线)
    【注:AHB>APB2>APB1,且APB2一般和AHB同频率为72MHz,APB1一般为36MHz】
    DMA的作用是做比如数据搬运这种简单且重复的事情,通过DMA总线访问外设,替代CPU工作

    五.引脚定义


    红色的是电源相关引脚,蓝色的是最小系统相关引脚,绿色的是IO口、功能口这些引脚;
    S代表电源,I代表输入,O代表输出,IO代表输入输出;
    IO口电平代表IO口所能容忍电压,FT表示能容忍5V电压,无FT的表示能容忍3.3V电压;
    默认复用功能是IO口上同时连接的外设功能引脚;
    重定义功能表示如果有两个功能同时复用在一个IO口上,可以把其中一个复用功能重映射到其他端口上【前提是重定义表里有对应端口】
    1号引脚VBAT表示备用电池供电引脚,系统电源断电时给内部的RTC时钟和备份寄存器供电;
    2号引脚是IO口或侵入检测或RTC,侵入检测用于安全保障功能;
    3、4号引脚是IO口或接32.768KHz的RTC晶振;
    5、6号引脚接系统主晶振,一般为8MHz;
    7号引脚NRST是系统复位引脚,N代表低电平复位;
    8、9号引脚是内部模拟部分电源,如ADC/RC振荡器,VSS是负极,接GND,VDD是正级,接3.3V;【同47、48】
    10~19号引脚都是IO口;【优先使用】
    20号引脚是IO口或BOOT1引脚,BOOT引脚是用来配置启动模式;
    21~22引脚也是IO口;
    23、24引脚是系统的主电源口;【同47、48号引脚】
    34、37~40引脚是调试端口,用来调试程序和下载程序,我们使用STLNK下载调试程序,用的是SWD方式,只占用PA13、PA14两个IO口,剩下的PA15、PB3、PB4可以切换普通IO口使用,需要在程序中进行配置;

    六.启动配置

    作用是指定程序开始的位置,一般都是在Flash程序存储器中开始执行;
    第一个模式最常用,第二个模式一般用来做串口下载,第三个模式用的比较少;
    【BOOT引脚的值只在上电一瞬间有用】

    七.最小系统电路

    STM32的主晶振一般都是8MHz,经过内部锁相环倍频,得到72MHz的主频;
    启动配置在实物上体现的是用跳线帽,当跳线帽接在左边两个引脚时,配置的时GND,在右边两个引脚时,配置的是3.3V,这样来配置BOOT的高低电平;

    作者:石原里美老公

    物联沃分享整理
    物联沃-IOTWORD物联网 » STM32单片机入门教程:全面解读STM32简介

    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