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太网通信协议详解
目录
以太网简介
RJ45接口简介
以太网连接示意图(以RGMII接口为例)
以太网通信协议
ARP协议:获取设备物理地址,共28Byte。
UDP协议:用户数据协议,无完整机制确保另一端收到数据(类似串口),是一种无连接(数据包无序),不可靠(无握手、无应答)的通信协议,具有传输效率高,占用资源小的优点。
未完待续。。。。。。
以太网简介
1、以太网是指实现将几个电脑连接进行通信,他不是指一种网络,而是一个技术规范,即IEEE802.3通信协议标准。
2、以太网通信协议主要特点:低成本、通信速率高、抗干扰强。
3、以太网分类:标准以太网(10Mbit/s),快速以太网(100Mbit/s)、千兆以太网(1000Mbit/s)、万兆以太网(10Gbit/s)
RJ45接口简介
10M/100M
引脚编号 | 引脚名称 | 功能说明 |
Pin 1 | TX+ | 发送数据+ |
Pin 2 | TX- | 发送数据- |
Pin 3 | RX+ | 接收数据+ |
Pin 4 | NC | 未使用 |
Pin 5 | NC | 未使用 |
Pin 6 | RX- | 发送数据- |
Pin 7 | NC | 未使用 |
Pin 8 | NC | 未使用 |
1000M
引脚编号 | 引脚名称 | 功能说明 |
Pin 1 | MDI0+ | 双向数据Data0+ |
Pin 2 | MDI0- | 双向数据Data0- |
Pin 3 | MDI1+ | 双向数据Data1+ |
Pin 4 | MDI2+ | 双向数据Data2+ |
Pin 5 | MDI2- | 双向数据Data2- |
Pin 6 | MDI1- | 双向数据Data1- |
Pin 7 | MDI3+ | 双向数据Data3+ |
Pin 8 | MDI3- | 双向数据Data3- |
以太网连接示意图(以RGMII接口为例)
以太网PHY芯片是物理层芯片用于信号转换(类似CAN、RS485芯片)
引脚名称 | 功能说明 |
RXC |
接收时钟线,在千兆网通信的情况下,时钟频率为125MHz,双边沿采样,采样频率为250MHz;在百兆网通信情况下,时钟频率为25MHz;在十兆网的情况下,时钟为2.5MHz |
RXCTL | 控制接收有效 |
RXD[3:0] | 接收数据线 |
TXC |
发送时钟线,在千兆网通信的情况下,时钟频率为125MHz,双边沿采样,采样频率为250MHz;在百兆网通信情况下,时钟频率为25MHz;在十兆网的情况下,时钟为2.5MHz |
TXCTL | 控制发送有效 |
RXD[3:0] | 发送数据线 |
RST_N | 复位 |
MDC | 管理数据时钟 |
MDIO | 管理数据 |
MDIO接口时序:用该接口配置PHY芯片工作模式以及获PHY芯片的若干信息(类似IIC配置)
前导码(32bit) (Preamble) |
帧开始 (2bit) |
操作码(2bit) (OP) |
PHY地址(3bit) (PHYAD) |
寄存器地址(5bit) (REGAD) |
TA(2bit) | 数据(16bit) (DATA) |
IDLE(1bit) | |
Read | 0xFFFFFFFF | 01 | 10 | XXX | XXX | Z0 | XXX | Z |
Write | 0xFFFFFFFF | 01 | 01 | XXX | XXX | 10 | XXX | Z |
前导码(32bit):32bit都为1。
帧开始(2bit):01。
操作码(2bit):读PHY芯片的时候为10,写PHY芯片的时候为01。
PHY地址(3bit):可以最多支持8个PHY地址。
寄存器地址(5bit):最多有32个寄存器地址来配置PHY芯片。
TA(2bit):相当于应答信号,用于避免读传输的时候发生冲突,给MDIO切换数据传输方向,之后 读取数据。前面的Z是高阻态。
数据(16bit):读写数据。
IDLE(1bit):空闲状态下会被PHY芯片拉为高电平。
以太网通信协议
对FPGA主要关注以太网通信协议的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、传输层这四个层
以太网帧格式如下图所示:其中,以太网数据端包含其他层的通信协议,即对用户数据进行逐层封装,MAC的数据段是IP协议,IP协议的数据段是UDP协议、UDP协议的数据段是用户数据。
ARP协议:获取设备物理地址,共28Byte。
UDP协议:用户数据协议,无完整机制确保另一端收到数据(类似串口),是一种无连接(数据包无序),不可靠(无握手、无应答)的通信协议,具有传输效率高,占用资源小的优点。
未完待续。。。。。。
作者:你觉得很酷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