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C语言4】数组:一维数组、二维数组、变长数组及数组的练习题

文章目录

  • 前言
  • 一、数组的概念
  • 二、一维数组
  • 2.1. 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
  • 2.2. 数组的类型
  • 2.3. 一维数组的下标
  • 2.4. 数组元素的打印和输入
  • 2.5. 一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
  • 2.6. sizeof 计算数组元素个数
  • 三、二维数组
  • 3.1. 二维数组的概念
  • 3.1. 二维数组的创建与初始化
  • 3.2. 二维数组的下标
  • 3.3. 二维数组的输入和输出
  • 3.4. 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
  • 3.5. C99中的变长数组
  • 四、数组练习
  • 总结

  • 前言

    今天学习数组,包括一维数组、二维数组、变长数组以及数组的练习题。
    OK进入正题。


    一、数组的概念

    数组:一组相同类型元素的集合。 即:
    • 数组中存放的是1个或者多个数据,但是数组元素个数不能为0
    • 数组中存放的多个数据,类型是相同的

    数组分为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,多维数组一般比较多见的是二维数组。

    二、一维数组

    2.1. 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

  • 一维数组创建的基本语法如下:
  • type arr_name[常量值];
    //如:
    int math[20]; //数组名为math,可以存放20个int类型的元素
    char ch[8]; //数组名为ch,可以存放8个char类型的元素
    double score[10]; //数组名为score,可以存放10个double类型的元素
    

    存放在数组的值被称为数组的元素,数组在创建的时候可以指定数组的大小和数组的元素类型。
    type指定的是数组中存放数据的类型,如:char、short、int、float 等,也可以自定义的类型。
    arr_name指的是数组的名字,名字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取名。如数组的英文为array,就可以取成a、arr,用来存放数学成绩的数组可以取名为math。名字无限制,起的有意义就行。
    常量值是用来指定数组的大小的,这个数组的大小是根据实际的需求指定就行。

  • 数组的初始化:数组在创建的时候,我们可以给定一些初始值。
    数组的初始化一般使用大括号,将数据放在大括号中。
  • //完全初始化
    int arr[5] = {1,2,3,4,5};
    
    //不完全初始化
    int arr2[6] = {1};//第一个元素初始化为1,剩余的元素默认初始化为0
    
    //错误的初始化 - 初始化数目超出数组的大小
    int arr3[3] = {1, 2, 3, 4};
    

    2.2. 数组的类型

    数组也是有类型的,数组算是一种自定义类型去掉数组名留下的就是数组的类型。

    int arr1[10]; //数组类型为int [10]
    int arr2[12]; //数组类型为int [12]
    char ch[5];   //数组类型为int [5]
    

    2.3. 一维数组的下标

    一维数组可以存放数据,存放数据的目的是实现对数据的操作。

    C语言规定数组是有下标的,下标就相当于是数组元素的编号,数组的下标是从0开始的。(注意!第一次学数组容易犯的错误!数组的下标是从0开始的!!!)
    假设数组有n个元素,第一个元素的下标为0,第二个元素的下标为1,第三个元素的下标为2…最后一个元素的下标是n-1。如图:

    在C语言中数组的访问提供了一个操作符[] ,这个操作符叫:下标引用操作符[]里面的数字是数组的下标,注意数组的下标从0开始
    有了下标访问操作符,就可以轻松的访问到数组的元素了,比如要访问下标为7的元素,可以直接使用arr[7],要访问下标是3的元素,就可以使用arr[3],如下代码:

    #include <stdio.h>
    int main()
    {
    	//注意数组的下标是从0开始的!
    	int arr[10] = {1,2,3,4,5,6,7,8,9,10};
    	printf("%d\n", arr[0]); //1
    	printf("%d\n", arr[7]); //8
    	printf("%d\n", arr[3]); //4
    	printf("%d\n", arr[9]); //10
    	return 0;
    }
    

    2.4. 数组元素的打印和输入

    如果想要访问整个数组的内容,只要产生数组所有元素的下标就可以了,我们使用for循环产生0~9的下标,接下来使用下标访问就行了。如下代码:

    #include <stdio.h>
    int main()
    {
    	int arr[10] = {1,2,3,4,5,6,7,8,9,10};
    	for(int i=0; i<10; i++)
    	{
    		printf("%d ", arr[i]);
    	}
    	return 0;
    }
    

    输出的结果:

    明白了数组的访问,当然我们也根据需求,自己给数组输入想要的数据,如下:

    #include <stdio.h>
    int main()
    {
    	int arr[10] = {1,2,3,4,5,6,7,8,9,10};
    	int i = 0;
    	for(i=0; i<10; i++)
    	{
    		scanf("%d", &arr[i]);
    	}
    	for(i=0; i<10; i++)
    	{
    		printf("%d ", arr[i]);
    	}
    	return 0;
    }
    

    输入和输出结果:

    2.5. 一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

    深入了解一下数组,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是怎样的呢?如下代码:
    依次打印数组元素的地址:

    #include <stdio.h>
    int main()
    {
    	int arr[10] = {1,2,3,4,5,6,7,8,9,10};
    	for(int i=0; i<10; i++)
    	{
    		printf("&arr[%d] = %p\n ", i, &arr[i]);
    	}
    	return 0;
    }
    

    输出结果:

    从输出的结果我们分析,数组随着下标的增长,地址是由小到大变化的,并且我们发现每两个相邻的元素之间相差4(因为一个整型是4个字节)。所以我们得出结论: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存放的。这就为后期我们使用指针访问数组奠定了基础。

    2.6. sizeof 计算数组元素个数

    在遍历数组的时候,如果我们想知道数组的元素个数,在C语言中使用程序计算数组元素个数,可以使用sizeof
    sizeof中是C语言一个关键字,是可以计算类型或者变量大小的,其实sizeof也可以计算数组的大小。比如:

    #include <stido.h>
    int main()
    {
    	int arr[10] = {0};
    	printf("%d\n", sizeof(arr));
    	return 0;
    }
    

    输出的结果是40(10个元素*元素类型int所占的字节4),计算的是数组所占内存空间的总大小,单位是字节。

    我们又知道数组中所有元素的类型都是相同的,那只要计算出一个元素所占字节的个数,再用数组所占空间的总大小除以它,数组的元素个数就能算出来。这里我们选择第一个元素算大小就可以。

    #include <stido.h>
    int main()
    {
    	int arr[10] = {0};
    	int sz = sizeof(arr)/sizeof(arr[0]); //sizeof(arr[0])为一个元素的字节大小 - 4
    	printf("%d\n", sz);
    	return 0;
    }
    

    结果是:10,表示数组有10个元素。
    以后在代码中需要数组元素个数的地方就不用固定写死了,使用上面的计算,不管数组怎么变化,计算出的大小也就随着变化了。

    三、二维数组

    3.1. 二维数组的概念

    前面学习的数组被称为一维数组,数组的元素都是内置类型的,如果我们把一维数组做为数组的元素,就是二维数组,二维数组作为数组元素的数组被称为三维数组,二维数组以上的数组统称为多维数组
    注:内置类型指语言本身预定好的基本数据类型,如int,float、double、char

    3.1. 二维数组的创建与初始化

  • 如何定义二维数组呢?如下:
  • type arr_name[常量值1][常量值2];
    //例如:
    int arr[3][5];
    double data[2][8];
    

    解释上述代码中出现的信息:
    • 3 表示有3 元素
    • 5 表示每一行有5个元素,即5
    • int 表示数组的每个元素是整型类型
    • arr 是数组名,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指定名字
    data 数组意思基本一致。

  • 二维数组的初始化和一维数组一样,使用大括号。
    1. 不完全初始化
    int arr1[3][5] = {1,2};
    int arr2[3][5] = {0};
    

    1. 完全初始化
    int arr3[3][5] = {1,2,3,4,5, 2,3,4,5,6, 3,4,5,6,7};
    

    1. 按照行初始化
    int arr4[3][5] = {{1,2},{3,4},{5,6}}; 
    

    1. 初始化时可以省略行,但是不能省略列
    int arr5[][5] = {1,2,3};
    int arr6[][5] = {1,2,3,4,5,6,7};
    int arr7[][5] = {{1,2}, {3,4}, {5,6}};
    

    3.2. 二维数组的下标

    二维数组访问也是使用下标的形式的,二维数组是有行和列的,只要锁定了行和列就能唯一锁定数组中的一个元素。
    C语言规定,二维数组的行是从0开始的,列也是从0开始的,如下所示:

    int arr[3][5] = {1,2,3,4,5, 2,3,4,5,6, 1 3,4,5,6,7};
    


    图中最右侧绿色的数字表示行号,第一行蓝色的数字表示列号,都是从0开始的。比如:第2行,第4列,快速就能定位出7。

    #include <stdio.h>
    int main()
    {
    	int arr[3][5] = {1,2,3,4,5, 2,3,4,5,6, 3,4,5,6,7};
    	printf("%d\n", arr[2][4]);
    	return 0;
    }
    

    输出的结果如下:

    3.3. 二维数组的输入和输出

    如何访问整个二维数组呢?只要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产生所有的行和列的数字就行;以上一段代码中的arr数组为例,行的选择范围是0-2,列的取值范围是0-4,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循环实现生成所有的下标。

    #include <stdio.h>
    int main()
    {
    	int arr[3][5] = {1,2,3,4,5, 2,3,4,5,6, 3,4,5,6,7};
    	//输入
    	for(int i=0; i<3; i++) //产生行号
    	{
    		for(int j=0; j<5; j++) //产生列号
    		{
    			scanf("%d", &arr[i][j]); //输入数据
    		}
    	}
    	//输出
    	for(int i=0; i<3; i++) //产生行号
    	{
    		for(int j=0; j<5; j++) //产生列号
    		{
    			printf("%d ", arr[i][j]); //输出数据
    		}
    		printf("\n");
    	}
    	return 0;
    }
    

    输入和输出的结果:

    3.4. 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

    像一维数组一样,我们如果想研究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,我们也是可以打印出数组所有元素的地址的。代码如下:

    #include <stdio.h>
    int main()
    {
    	int arr[3][5] = { 0 };
    	for (int i = 0; i < 3; i++)
    	{
    		for (int j = 0; j < 5; j++)
    		{
    			printf("&arr[%d][%d] = %p\n", i, j, &arr[i][j]);
    		}
    	}
    	return 0;
    }
    

    输出的结果:

    从输出的结果来看,每一行内部的每个元素都是相邻的,地址之间相差4个字节,跨行位置处的两个元素(如:arr[0][4]和arr[1][0])之间也是差4个字节,所以二维数组中的每个元素都是连续存放的。了解清楚二维数组在内存中的布局,有利于我们后期使用指针来访问数组的学习。
    如下图所示:

    3.5. C99中的变长数组

    在C99标准之前,C语言在创建数组的时候,数组大小的指定只能使用常量、常量表达式,或者如果我们初始化数据的话,可以省略数组大小。如:

    int arr1[10];
    int arr2[3+5];
    int arr3[] = {1,2,3};
    

    这样的语法限制,让我们创建数组就不够灵活,有时候数组大了浪费空间,有时候数组又小了不够用的。
    C99中给一个变长数组(variable-length array,简称 VLA)的新特性,允许我们可以使用变量指定数组大小。
    请看下面的代码:

    int n = a+b;
    int arr[n];
    

    上面示例中,数组arr就是变长数组,因为它的长度取决于变量n的值,编译器没法事先确定,只
    有运行时才能知道n是多少。
    变长数组的根本特征,就是数组长度只有运行时才能确定,所以变长数组不能初始化。它的好处是程序员不必在开发时,随意为数组指定一个估计的长度,程序可以在运行时为数组分配精确的长度。
    有一个易混淆的点,变长数组的意思是数组的大小是可以使用变量来指定的,在程序运行的时候,根据变量的大小来指定数组的元素个数,而不是说数组的大小是可变的。数组的大小一旦确定就不能再变化了。
    遗憾的是在VS2022上,虽然支持大部分C99的语法,没有支持C99中的变长数组,没法测试;下面是在gcc编译器上的测试:

    #include <stdio.h>
    int main()
    {
    	int n = 0;
    	scanf("%d", &n);//根据输入数值确定数组的大小
    	int arr[n];
    	int i = 0;
    	for (i = 0; i < n; i++)
    	{
    		scanf("%d", &arr[i]);
    	}
    	for (i = 0; i < n; i++)
    	{
    		printf("%d ", arr[i]);
    	}
    	return 0;
    }
    

    四、数组练习

    练习1:多个字符从两端移动,向中间汇聚
    编写代码,演示多个字符从两端移动,向中间汇聚

    #include <stdio.h>
    #include <string.h>
    #include <stdlib.h>		//system头文件
    #include <windows.h>	//Sleep头文件
    
    int main()
    {
    	char a[] = "I love you !!! You are the best!!!";
    	char b[] = "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";
    	int left = 0;
    	int right = strlen(a)-1; //减去末尾'\0'
    	while(left <= right)
    	{
    		b[left] = a[left];
    		b[right] = a[right];
    		printf("%s\n",b);
    		Sleep(1000);	//减慢打印,windows提供的函数,单位是毫秒
    		system("cls");	//清理屏幕
    		left ++;
    		right --;
    	}
    	printf("%s\n",b);
    	
    	return 0;
    }
    

    运行结果:

    Sleep延迟运行+cls清屏效果

    练习2:二分查找
    在一个升序的数组中查找指定的数字n,很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遍历数组,但是这种方法效率比较低。比如我买了一双鞋,你好奇问我多少钱,我说不超过300元。你还是好奇,你想知道到底多少,我就让你猜,你会怎么猜?你会1,2,3,4…这样猜吗?显然很慢;一般你都会猜中间数字,比如:150,然后看大了还是小了,这就是二分查找,也叫折半查找
    注意:折半查找的数据必须是有序的

    #include <stdio.h>
    int main()
    {
    	int arr[] = {1,2,3,4,5,6,7,8,9,10};
    	int left = 0;
    	int right = sizeof(arr)/sizeof(arr[0])-1; //右下标 - 元素个数-1 
    	int key = 7; //要找的数字
    	int mid = 0; //记录中间元素的下标
    	int find = 0;
    	while(left<=right)
    	{
    		mid = (left+right)/2;
    		if(arr[mid] > key)
    		{
    			right = mid-1;
    		}
    		else if(arr[mid] < key)
    		{
    			left = mid+1;
    		}
    		else
    		{
    			find = 1;
    			break;
    		}
    	}
    	if(1 == find )
    		printf("找到了,下标是%d\n", mid);
    	else
    		printf("找不到\n");
    }
    

    求中间元素的下标,使用 mid = (left+right)/2 ,如果left和right比较大的时候,left+right可能超出整型类型的数据范围,导致出现问题,可以改用下面的方式:

    mid = left+(right-letf)/2;
    

    总结

    好了,数组到这里就结束了,希望能够帮到大家,下次再见!

    作者:Uu_05kkq

    物联沃分享整理
    物联沃-IOTWORD物联网 » 【C语言4】数组:一维数组、二维数组、变长数组及数组的练习题

    发表回复